2022年9月21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宣讲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宣讲会中,7名志愿者围绕“惊喜”“曲折”“小语种与大世界”三个模块分别讲述了他们的冬奥、冬残奥故事。阿拉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荟霖、阿拉伯学院团总支书记杨一凡出席此次宣讲会。
惊喜
云参会的贾悦琪学姐从徽章交换的视角带着同学们看冬奥。在她眼中,徽章蕴含着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是无声的交流工具,与语言相配合,构成了和谐融洽的冬奥大家庭。隐藏在一枚又一枚徽章的故事背后的,是讲好北外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而另一位董妍兵学姐则从摩洛哥冬奥会代表团团长的热情中感受到了一个完全摆脱阿拉伯刻板印象的女性形象。她亲身体验到奥林匹克团结精神和体育精神的无限魅力。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志愿者,都是文化的交流者、国家形象的代表者。
曲折
志愿者的日常工作中不乏挫折与挑战,但同时也不缺乏温暖与真诚。
邵蕾学姐在工作初期就接连遭遇了客户因新冠缺席、德国外交官起初对她极度不信任等种种挫折。面对挫折,她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选择坚强地克服,选择与客户真诚沟通,渐渐消融质疑的坚冰,成功搭建起她与客户间信任的桥梁,最终寻觅到跨越国度与文化的爱与温情。
刘欣雨学姐虽然在刚上岗时感受过心理失衡的落差感,会因为接踵而至的突发问题而焦虑难眠,会因为堆叠成山的工作而烦躁易怒,但她最终依旧在繁琐复杂的内勤任务中体会出既来之则安之的淡然,寻到这份工作在聚光灯之外的闪光点,更是在与黎巴嫩人民的交流中感受到语言连结人的力量。
小语种与大世界
毛浚语学长为冬奥提供线上阿拉伯语翻译服务,成为突发情况最后一道防线中的一员,他时刻准备着,以己之力服务国家。他怀揣着家国情怀,自述十分荣幸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多元文化交融互通”的宏伟格局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同样在志愿的大后方兢兢业业的王泽宇学长,虽然工作期间只接到3通电话,但一句阿拉伯语的“你好”,一封“祝中国岁岁平安”的感谢信,都让他感到无比温暖,深深地体悟到志愿活动真正能够带来的机遇。
而李博闻学长用几个风趣幽默的小故事博得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冬奥期间,他有幸成为了两位沙特王子的助理,早起晚归的辛劳很快在日常的交流与互动中转化为最美好的回忆。
最后,张荟霖书记简要回顾了本次宣讲会的动人细节,对志愿者们为此次宣讲会做出的充分准备表达了肯定。她提出,志愿者们的生动讲解做到了感性、有温情,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阿拉伯语工作中的小挫折与大乐趣。
张书记指出,志愿者们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真正地践行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以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在最后的致辞中,张书记引用《道德经》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告诫大家在志愿工作中要摒弃功利心态,体验人际交往与挫折,表达了对同学们自主践行志愿精神的鼓励与期待。
虽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早已圆满落下帷幕,但它们给我们留下的志愿精神却永不落幕。通过本次宣讲会,阿院学子不仅从志愿者们身上学习到了丰富的志愿工作经验,也深入地传递了北京冬奥精神、志愿者精神。愿阿院学子都能怀揣责任心,肩负使命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